7月16日上午,教育学院在5-126教室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全面总结本学期工作,重点部署暑期教科研工作,确立新学期工作方向。会议由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杨帆主持,教育学院院长王仕杰、教学副院长贺霞出席本次会议并作工作部署。
贺霞做工作总结和工作部署
会上,贺霞就期末工作进行总结并就暑期及下学期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完成如下任务:一是完成期末所有课程试卷及教学材料归档,包括课程目标分析报告。暑期完成下学期所授课程的包括教案、课程大纲、ppt等备课任务;二是针对期末考试巡视发现的试卷题型、题量、分数分布等问题,各系需整改反思,并加强试卷交叉评审,严格监考纪律;三是每位教师暑期完成至少1篇论文初稿,下学期开学第一周学院统一评审、表彰和编印成册;四是严格依据《工作手册》指导2025届学生于8月初完成论文修改稿上传。
会议下发了《武汉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教师管理办法(讨论稿)》,旨在将教学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紧密挂钩,要求各系在暑期完成征集意见,暑期结束根据所征集等意见修改定稿后于2025年9月起正式施行。会议还通报了学院教改项目推荐申报省级项目答辩及两项教学成果奖推荐参评省级奖项,以及近期学院教师申报校级重点项目和青年项目的进展情况,并提醒教师,学校将于2025年底启动第二次校级课题申报工作。
王仕杰强调责任定位与暑期蓄能
王仕杰作总结讲话。他围绕教师职业发展与暑期规划作专题,提出四点工作要求:一是合理定位,明责担责。强调教师需清晰认知自身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多重角色和核心任务。无论是什么身份和角色,都有一个责任问题。我们的角色主要是个人身份、家庭身份、岗位身份、社会身份,但四个身份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明责担责包括三个层面:知责明责是认识问题,守则担责是态度问题,履责尽责是能力问题。我们担责不仅认识要到位,而且态度必须到位,能力更要到位,最终必须落实到行动上来,明确责任边界,做到主动担当、尽职尽责;二是抬头看路,谋而后动。强调教师需明确目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既要看清来路,更要看清方向,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倒哪里算哪里,必须具有三股劲:首先要有锚劲,要锚定目标,如职称、项目、论文、竞赛等目标,紧盯不放;其次要有干劲,要有一鼓作气、善作善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再次要有巧劲,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求方法、策略和效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巧劲就是“磨刀”。因此,教师们要设定清晰的阶梯式职业发展目标,并为之拼搏奋斗;三是反思切己,查漏补缺。反思是进步的阶梯,应贯穿于整个岗位职责履行过程,反思不是目的,反思的结果是我们查漏补缺的方向,其目的在于改进、创新与提升;四是劳逸结合,重在提升。暑期是国家法定的教师休养生息的时间,但休养生息不是一般的韬光养晦,而是在思想、学习、专业发展上的养精蓄锐。其主要方式是劳逸结合。劳逸结合不是只“逸”不“劳”,也不是先“逸”后“劳”,相反,“劳”在“逸”前,应“先劳后逸”。老师们必须思考“劳”什么和怎么“劳”的问题,家务劳动、旅游休闲、娱乐美食肯定少不了,也是“劳”的内容,但绝不是“劳”的全部内容。我们平常经常讲“劳”要“脑体结合”,“脑体结合”也是“脑”在“体”前,也应该先“脑”后“体”,以“脑”为主。老师们都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方式,暑期当然还是应该不放松脑力劳动,要给脑力劳动留下必要的空间、时间和精力,以提升自我为主,休闲娱乐为辅,希望教师利用假期“充电”学习、弥补短板、调养身心, 为新学期储备充沛精力。
王院长最后寄语全体教师,期望大家明确责任、设定目标、讲究方法、勤于反思,充分利用暑期实现专业提升与身心调养,以“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成果丰硕” 的姿态迎接新学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