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振奋人心的捷报从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传来——教育学院凭借在2025年暑假“爱心托管班”中的卓越实践与亮眼表现,成功摘得武汉市青少年暑假“爱心托管班”“优秀实践团队”荣誉称号!这份荣誉的背后,是“文理七彩少年教育服务队”以实际行动书写的答卷——它凝聚着队员们在教育服务中的全情投入与不懈付出,更映照着团队为孩子们成长注入的知识滋养、心灵陪伴与精神力量,让教育的温度在实践中传递,为青少年发展筑牢了充满色彩的成长基石。
除此之外,团队指导老师袁若曦,荣获2025年武汉市青少年暑假“爱心托管班”优秀指导老师、校级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五名志愿者荣获2025年武汉市青少年暑假“爱心托管班”优秀实践个人,两名志愿者荣获校级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实践先进个人。

深耕课程,精准申报项目
文理“七彩少年”教育服务队自2021年成立至今,关爱儿童的足迹遍及武汉、襄阳、宜昌等地,惠及15000余名儿童,授课1200余节,团队服务时长近9000小时,并荣获国家、省级多项优秀团队荣誉。今年,本团队再启新程,积极参与2025年武汉市青少年暑假“爱心托管班”课程项目申报,经过多轮评审与遴选,《钟鸣楚天 戏传千年:湖北非遗艺术巡礼》成功入选市级重点课程项目库,并成为17个I类项目中唯一一支来自民办院校的课程,彰显了本团队在课程设计与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价值。
聚力培训,夯实教学能力
为保障暑期爱心托管志愿服务质量,团队围绕两批次特色课程开展专项培训。首批次聚焦“编钟文化”课程,成员系统学习编钟历史知识与趣味讲解技巧,通过教具实操演练掌握课堂互动方法;第二批次针对“脸谱艺术”课程,深入研习色彩寓意、绘制步骤等教学要点。培训全程融入多轮试讲打磨,成员轮流模拟授课,结合师生互评优化教学语言与环节设计,在反复调整中夯实课堂把控能力,为后续社区支教筑牢专业基础。
扎根社区,情暖托管课堂
本次非遗传承实践团队分两批开展活动:第一批次(7月7日-25日)走进武汉252个社区,以“视听体验-文物观察-科学探究-合作创编”为路径,结合AI、实物模型等开展“湖北编钟艺术”课程,从文化、工艺、操作维度引导学生多视角理解编钟价值,助其构建礼乐文明认知、感受古人智慧。第二批次(7月28日-8月15日)覆盖126个社区,开展“汉剧非遗文化体验”课程,聚焦汉剧脸谱传承,以“历史聆听-艺术解析-动手绘制-角色体验”推进教学,结合楚文化语境讲解脸谱色彩纹样的象征意义,让学生在绘制与演绎中提升能力,建立对汉剧的文化认同,实现非遗启蒙。
本次获奖是对团队成员扎根实践、倾心投入的高度认可。是对他们用专业知识搭建课堂、用真诚陪伴守护童心的深情回响。更是一份崭新的起点。未来团队将带着这份认可继续深耕教育服务,以更饱满的热情为孩子们点亮知识之光,用持续的行动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让“七彩”的教育温暖延伸至更多需要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