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 日,一场备受期待的听评课活动在 5-116 教室热烈开展,应用心理学系的老师们齐聚于此,围绕王雅欣老师的《社会调查统计法》以及方紫梦老师的《心理统计学》课程,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研讨交流,为进一步优化教学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精彩授课呈现
王雅欣老师聚焦《社会调查统计法》中的实地观察法章节,开启了一堂干货满满的公开课。从实地调查法的详细概述,到具体的实施步骤,再到严谨的误差控制,每一个环节的讲解都条理清晰、丝丝入扣,为同学们徐徐展开一幅关于实地观察法的知识画卷,帮助大家扎实构建起相关的知识体系。蜜雪冰城的案例讨论更是趣味满满,有效将理论和实际相融合。
而方紫梦老师的《心理统计学》课程同样引人入胜,围绕“差异系数” 这一核心主题深入剖析。差异系数作为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比,是衡量相对差异量且无单位的重要指标,在比较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的离散程度,或是对比水平差异较大的团体离散程度时发挥着关键作用。课堂上,老师巧妙运用实例,像通过比较上海市区 6 岁男童的体重和身高的差异系数来判断哪个变量离散程度更大,以及比较不同年龄组女童体重的差异系数等,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同学们轻松理解并掌握。同时,对于运用差异系数时需注意的数据要求、观测工具条件以及其不能用于统计推论等关键要点,老师也着重强调,尽显教学的严谨性与专业性。
专业指导助力优化
课后的指导环节无疑是此次活动的重头戏。张立春教授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深知降低学生认知负荷、提升PPT 易读性对课堂效果的重要性,张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例如规定 PPT 每页不超过 3 个核心信息点,确保关键内容一目了然;运用高亮突出关键词,方便学生快速抓取重点;每页保留 30% 的留白,避免视觉上的繁杂干扰,从而让学生能全身心聚焦于核心知识,高效提升课堂理解与记忆效率。
与此同时,应用心理系的其他老师们也围绕教学中的重要议题各抒己见,针对“隐蔽观察的伦理边界” 展开深度探讨,并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应当强化学生《社会研究伦理准则》的教育,将学术伦理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彰显出对培养学生正确学术价值观的高度重视。
多元反馈共促成长
在此次听评课活动中,老师们还从多个角度给出了反馈与建议,为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了多元思路。一方面,大家充分认可当前授课过程中的亮点,像通过PPT 结合图表、公式展示内容的方式,直观形象,极大地助力了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并且在讲解过程中巧妙穿插思考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有效提高了课堂参与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另一方面,老师们也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改进方向。比如建议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标准差和差异系数的计算中,或者组织小组讨论差异系数的应用场景,通过亲身实践与交流探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理解。此外,还有老师提议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除了传统的PPT 展示外,整合更多优质的在线教学资源,如播放生动形象的标准差计算动画视频,或是展示贴合实际的差异系数应用在线案例分析等,以多样化的形式帮助学生攻克复杂统计概念理解这一难关。
此次应用心理学系的听评课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经验的分享会,更是一场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协同奋进之旅。相信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应用心理学系的课程教学必将不断优化革新,为莘莘学子打造更优质、更高效、更贴合专业发展需求的学习平台,助力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迈向更高水平,为学科的蓬勃发展筑牢根基。
让我们共同期待应用心理学系在教学领域持续发光发热,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