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作者: 摄影: 编辑:博达王灿 时间:2025-07-15 浏览:
近日,为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加深中小学生对本土历史文化和文物资源的了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文理七彩少年”教育服务队自主开发了“钟鸣楚天·戏传千年”艺术熏陶类课程,以武汉市暑期爱心托管班为载体,深入武汉多个社区开展编钟文化授课活动,让千年前的青铜之音在童心里焕发新生。
以乐载道,声入童心
在不同社区的课堂上,教师们通常先从理论知识入手,通过生动地讲解使孩子们了解了编钟的发源地,以及编钟作为重大历史文物出土时的故事。通过展示青铜尊盘、虎坐鸟架鼓、古筝等其他古代器物图片与资料,让孩子们对灿烂的荆楚文明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随后教师播放的纪录片生动展现了编钟“一钟双音”的科学原理,教师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这一神奇的现象,引导孩子们加深理解,领会千年前中国古人的智慧。在理论课程的最后同学们共同鉴赏了《茉莉花》《金蛇狂舞》等经典曲目的编钟演奏视频,教室里回荡着悠扬的钟磬之声。
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解知识,孩子们积极与老师互动,回答问题。
(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童奏国风,余韵悠长
理论讲解结束后,课程进入实践环节。老师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了一套迷你编钟模型。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孩子们学习了正确的小锤姿势和基本演奏技巧。随着《六口茶》欢快的旋律响起,同学们化身“小演奏家们”跟着节奏敲击编钟,清脆的钟声此起彼伏。在《茉莉花》演奏环节。有的同学们跟随音乐自发放声歌唱,用编钟伴奏,现场气氛热烈。老师逐组指导调整节奏,确保了课程体验效果。课程的最后,以《上春山》合奏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编钟在孩子们的默契配合下,以一曲动人的传统乐章结束了课程。
(授课教师指导学生敲击编钟)
(学生自主实践环节)
在武汉市多个社区的暑期托管班里,“文理七彩少年”教育服务队的队员们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别开生面的编钟文化体验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部分社区合影展示)
这一阶段的非遗课程通过“听、看、做”相结合的创新传播方式,让编钟文化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青少年的生活。“文理七彩少年”教育服务队用青春力量为文化传承赋能,以专业优势搭建文化桥梁,既为编钟传承注入青春动能,更在少年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千年编钟余韵未绝,楚地文脉薪火长燃!
上一篇:暑期慰问,志愿同行|教育学院领导走进“文理七彩少年”教育服务队一线进行慰问
下一篇:编钟雅韵润童心,爱心托管传非遗|武汉文理学院“文理七彩少年”教育服务队赴洪山区徐东社区“暑托班”进行授课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 武汉文理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