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们明年还会来吗?”“老师明年有机会一定来!”,江夏区藏龙青少年空间社区内,一句稚嫩的追问与温柔的回应交织,成了这个夏日里最动人的注脚。7月24日上午,文理七彩少年教育服务队的队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钟鸣楚天 戏传千年”课程走进社区,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触摸历史的温度。
悠远钟声,穿透两千余年光阴,在教室中回荡。从编钟铸造的精巧绝伦,到其承载的厚重礼乐文化;从它空灵奇妙的音响奥秘,再到青铜尊盘、虎座鸟架鼓、漆器等珍贵文物所承载的古人智慧与荣光。孩子们求知的眼睛被点亮,争先恐后举起小手,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课堂变成了探寻历史密码的奇妙旅程。
真正让古老文物“活”起来的,是孩子们亲手触碰的时刻。实践环节,孩子们在老师引导下,跟随旋律轻轻敲击编钟模型,其他同学跟着音乐打着节拍。当轮到角落的一个女孩时,她怯怯地缩回小手,踌躇着不敢尝试,老师发现后,俯下身,轻轻握起她的小手,带着她轻轻敲击,耐心引领她寻找节奏。在老师的鼓励下,小女孩的手指渐渐灵活,当一串连贯的旋律响起时,她的脸上出现了灿烂的笑容。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却像小尾巴似的围了上来。“老师,编钟能弹出《小星星》吗?”“老师,你会唱古人的歌吗?”有孩子在老师怀里撒娇,小小的身子扑向老师怀中,那依恋的拥抱,是最无言的信任与亲近。镜头定格的瞬间,一张张笑脸挤在一起,公益托管班的绿色马甲与服务队的队服相映,成了社区里最亮眼的色彩。

队员们表示“原本是我们来传递知识,却被孩子们的真诚治愈了。”一位队员说,“当那个小女孩主动敲出完整的旋律,当孩子们追着问‘明年还来吗’,就知道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这个夏天,编钟的余音或许会渐渐消散,但那些紧握的手掌、灿烂的笑脸、温暖的拥抱,早已把文化的种子播进了孩子们心里。暑托相伴的时光虽短,这份跨越年龄的羁绊,却成了所有人记忆里永不褪色的七彩瞬间。
告别时,队员们望着那充满期盼的眼睛,郑重承诺:“明年夏天,我们一定赴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