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文理的主干道上,初入校园新生正对着行李犯愁,教育学院的志愿者们立刻快步上前,笑着递出帮助:“同学,我来帮你搬行李吧!”亲切的语气搭配熟练接过行李箱的动作,让初秋的校园多了份暖意。为助力新生迅速适应校园环境、增强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教育学院于9月6日至7日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迎新工作,帮助408名新生完成报道流程,迎新工作圆满结束。
提前筹备,未雨绸缪
为确保新生顺利报到、快速融入校园,教育学院提前部署、精心筹备开展了一系列细致的准备工作。在开学前通过官方网站、抖音等多平台,及时发布报到时间、流程及咨询热线等关键信息;建立新生群,发布班级相关资讯,引导新生加入班级群熟悉班级规章制度;提供了校园地图,包括教学楼分布、食堂位置等实用信息,方便新生快速熟悉校园环境;提前组建了分工明确的迎新团队,志愿者负责指引路线、搬运行李,工作人员则专注于登记信息、核对资料和答疑解惑。
精拟计划,助生入学
学院以“精拟计划,助生入学”为核心,制定了详细的迎新计划。积极筹备了迎新物资,采购新生档案收纳袋、文件夹、回形针等;工作人员精心布置教室,绘制板报,整齐摆放信息核验设备。按班级划分专属报到区域,让各班新生能够准确地到达报道教室,实现精准对接,确保报到工作高效有序;并且学院在报到现场专门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开通了“绿色通道”,提供助学贷款办理指导,助力每一位新生都能顺利入学。
耐心解惑,传递温暖
新生报到现场,工作人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服务。在各班级专属报到区,工作人员提前到位,帮助新生完成报道流程。面对每一位前来报到的新生,工作人员引导新生有序进行身份核验,仔细核对身份证、录取通知书等证件,确保信息准确无误。遇到新生因紧张递错证件,或是对流程有疑问时,他们会放缓语气、轻声解释,用专业又温和的态度,让新生在报道过程中感受到独属于教育学院的温度。
靠前指挥,护航迎新
陈龙一行领导对本次迎新工作高度重视,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对入学新生和工作人员表达了亲切关怀,并提供细致指导。领导们先是检查了各报到区的设备运行情况,从信息登记用的电脑到指引标识,逐一确认设备正常运转,确保报到流程高效顺畅,避免因设备问题耽误新生入学进度。迎新期间,陈龙一行主动走近新生与家长,亲切与之交谈。他们耐心介绍学院的学科优势、师资力量、校园文化等特色,解答家长关于孩子学习生活的担忧。同时倾听新生的困惑,从专业学习规划到校园生活适应,逐一细致解惑,让新生和家长真切的感受到学院的重视与关怀。
陈龙询问新生报道情况
辅导员王焕群热心引导新生报道
杨帆为家长耐心答疑解惑
志愿引路,情暖校园
在迎新工作中,志愿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校门口到报到区、从宿舍到食堂,志愿者散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为新生讲解路线、带路。在引导新生进寝室时,如果注意到新生提着沉甸甸的行李时,志愿者会第一时间上前主动搭话:“同学,我帮你搬吧!”他们接过沉重的行李箱,哪怕汗湿衣衫,也会一路护送新生到宿舍楼下,帮着把行李搬上楼,减轻新生的奔波压力。在报到教室,志愿者们会协助工作人员引导新生排队,提醒大家提前准备好身份证、录取通知书等材料。在办理报道程序时,看到新生在填写表格有所困惑时,会主动上前讲解填写规范,帮助核对信息,让报到流程更顺畅。
在教育学院全体师生为期两天的高效工作下,2025级本专科迎新工作圆满完成。从志愿者暖心的行李帮扶,到工作人员细致的材料核验,从精准的信息推送,到“绿色通道”的温情守护,教育学院以全方位的筹备与贴心服务,为新生们筑牢了踏入大学校园的“第一级台阶”。领导的靠前指挥、师生的协同发力,不仅让报到流程高效顺畅,更让新生与家长切实感受到了学院的关怀与温度。这场充满人情味的迎新,不仅帮助新生快速完成了从“新生”到“学子”的身份过渡,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归属感的种子。未来,相信带着这份初入校园的温暖与期待,新生们定能在教育学院的沃土上,开启充实而精彩的大学旅程 。